返回

第四百六十三章: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百六十三章:天下 (第2/3页)



    但是当京师陷落的消息真的传来之时,他们到底还是不能平静。

    山河沦陷,国家破碎。

    怎么会有人无动于衷。

    陈望背对着众人,凝视着身前那幅悬挂在中军帐内的天下舆图。

    舆图之上,京师的位置已经被划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叉。

    陈望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个猩红的叉痕之上。

    帐外朔风猎猎,陈望的思绪越发的游离。

    从塞北吹来的寒风,也将陈望的思绪带回了崇祯十三年的北国。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辽土沦丧数十载,虏陷北国遍揉京畿,掳我百姓为奴,害我中原之民,荼毒天下。”

    在平台之上,崇祯走下来了御座,站在了他的身前,紧握着他的双手。

    “将军此番赢取青山关大胜,大壮我国朝之威,血我国人之泪……”

    虽然相隔数载,但是陈望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崇祯的身形瘦弱,单薄的几乎撑不起那一身的袍服,仿佛随时会被风吹走一般。

    他的手指冰凉、枯瘦,骨节嶙峋,握上去不似活人之手,倒像是一具披着人皮的骨架。

    那双深陷的眼窝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执念。

    对于崇祯,陈望的情感十分复杂。

    这位本应无缘于皇位的闲散王爷,被推上了那本不应该属于他的皇位。

    在初登上皇位之时,天下其实早已经疲惫不堪。

    京师、南国虽然一片歌舞升平,但是处处却已显亡国之态。

    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当一个皇帝,也没有人能够去教他,更没有人会去教他。

    他受了很多的蒙骗,吃了很多的苦头,栽了很多的跟头。

    他杀了魏忠贤,却没有找到能够替代魏忠贤的人,使得朝政失衡。

    他看准了袁崇焕,听信了他五年平辽的计划,最后却发现所托非人。

    袁崇焕没有他的诏令,擅杀大将。

    在其执掌辽东之时,建奴第一次越过了长城进入了中原……

    天灾、人祸,一桩一桩,一件一件,接踵而至,压的他难以喘息。

    治大国,如烹小鲜。

    崇祯从来不是一个温和的君王。

    他的性子太急,手段太烈,像一把出鞘过快的刀。

    但是这天下,就如同在倪元璐所说的那般,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到最后的时候,崇祯其实已经能够预感到自己的结局。

    他很多次提到命数,气数,他的心其实早已绝望。

    崇祯虽然是皇帝。

    但是终究只是一名凡人,一个普通的人。

    但同时。

    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一个真正的国君。

    在国破家亡之时,所显露出的气概,是一位真正的帝王应有的气概。

    他就像个明知必输,却仍旧坚持落子的棋手。

    为了中兴国家,崇祯想过了一切的办法。

    却唯独没有想过一件事——放弃。

    哪怕是在京师的沦陷的前夕,他仍旧在为止努力。

    他派人南下,召集兵马勤王。

    他派人北上,请求辽镇回援。

    他下发诏书,呼吁百姓抗敌。

    直到兵临城下城破沦陷的那一天,崇祯依然没有放弃。

    在最后的时刻,崇祯知晓自己无言面对祖先,选择了脱下龙袍。

    他知晓自己对天下的亏欠,在最后的遗言之中,最后的请求,是为治下百姓乞活。

    这位天子用最后的世间,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永不弯曲的脊梁。

    这也是为什么,在所有的亡国之君之中,崇祯是最为让人惋惜的。

    为社稷而死。

    他的经历,他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他挽回这个衰落王朝的命运。

    只是,当整个王朝都在向下坠落之时,除了死死抓住悬崖边的枯藤,把自己勒得血肉模糊之外,还能怎样?

    陈望缓缓转过了身来。

    转身发出的响动打破了中军帐内沉闷的气氛。

    中军帐中一众将校的目光也在此时向着陈望的投来。

    “日月黯淡,无力照耀九州。”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望的身上。

    陈望左手按着腰间的雁翎刀,握紧了右拳将其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