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五十四章 天脉剑,留讯,满意(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六百五十四章 天脉剑,留讯,满意(4K) (第3/3页)

透出几分释然、期待,心中明晓:在微观的层面,无人可见之处,正有无数极其微小的荧光孢子于悄然间释放。

    这些孢子轻若无物,很快就会自己一同离开此间密室,融入白羊洞凛寒的空气中,在北风吹刮下飘散开来,附着于鸟兽虫豸、土壤岩矿,草木之畔,蛰伏、生长、繁衍,形成一个个微小的、不引人注目的菌落节点。

    它们将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如同最耐心的信使,向着天涯海角洒落。

    其存在本身,就代表着一道信息。

    一道只有赵青,凭借她对《太虚种玉诀》的深刻理解和对元气法则的敏锐洞察,才有可能在偶然间“看到”并“读懂”的信息。

    丁宁设定了一个期限——两百年。

    两百年后,无论赵青是否发现这些孢子,无论她身在何方,这些孢子内部预设的记忆程序,都将会启动最后的“自译解”阶段。

    自那之后,每一粒菌种均会随机感染附近的植物,在叶片等地方展露出清晰可辨的篆书,人人皆有机会搜集、拼凑出全篇。

    他心中默默思忖:如果自己顺利报得了血仇,洗清了昔日不平,并主动引领这个已有了修行普及化趋势的时代,在和平安宁中飞速发展……

    那么两百年过后,只怕当初最先进、最神秘的幽朝皇室传承,放在那时候,也算不上多么珍贵和稀有了吧?流传开来,并不怎么要紧。

    它更像是……对未来修行者的一份馈赠,一个可能的契机,一个来自过去的谜题。

    若是自己不幸败亡,且赵青始终未归……那么这些孢子,或许也能在漫长的岁月中,机缘巧合下,促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留下一点吾辈曾经来过、难以磨灭的痕迹。

    做完这一切,丁宁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心头的重担。

    而后,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密室出口。

    该回梧桐巷了。

    ……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祖山石殿,赵青抬手,在宏大的“天幕”模型上轻轻一点。

    “诸位,今日让你们看的,不只是亩产三十斤灵石的稻田,而是一整套把天地万物当作田垄、把日月光华当作籽种的……新农耕。”

    在又继续讲解了天玄阴风层与碎星层这两个极高层的元气圈带后,赵青心念微动,光屏上的整个模型缓缓收拢,迅速化为一个拳头大小、缓缓旋转的玄黄星核虚影,悬浮在她掌心:

    “教学至此,算是告一段落。”

    “今日所讲,涉及天地元气运行之本,星辰寰宇运转之律,信息量颇大。故不必急于一时消化,可回去后细细揣摩。”

    “记住,修行之道,贵在明理,理通则法随。”

    刚对这场持续了相当时间的“元气地理学”教授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赵青就留意到了丁宁的特异动作——她自然可以随时调阅白羊洞等多地的监控——如菌毯的悄然出现与扩散。

    虽说不可能隔着这么远瞬间解析菌种藏了什么,也没法窥探对方的心声,但无非就是有数的几种可能,很容易筛选、排除,得到接近正确的答案:“这份知恩图报的赤诚……果然没让我失望,比料想中还早了不少。”

    光从丁宁行功完毕后、疲累的具体情况着手,就可以知晓许多关键信息了。

    赵青心中了然,暗自满意。

    关于九死蚕的具体价值,她甚至比丁宁本人还要清楚得多:在原作中此法能跟“不死药”互相吞噬同化,就已证明了其至少对标半步九境的定位;

    再加上,现在幽帝也找上了门,被确认已正式步入九境长生,估计跟九死蚕脱不了干系,它只怕已称得上通往九境的一条捷径,或者绝佳范本。

    按理来说,历史上尝试修行过九死蚕的,应该是不乏真正的八境,天资悟性未必逊色于王惊梦,修为眼界还更高出半筹,却从未有过修成的例子。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其实很简单:王惊梦能一练即成,源于他奔赴长陵之战前,怀着必死之念,符合其心境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本命气血保存在了幽帝的九幽冥玉剑中,两者相逢相遇,激起了特殊的反应。

    可机缘巧合地修成了,也是实打实的成就。

    自此往后,丁宁已迈出了通向长生境的第一步,领先了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位八境启天,至于那些被执念关卡级的七境巅峰大宗师,更是只能仰望其项背,在后方徒呼奈何了。

    赵青心中分析着想到,对这个剑王朝主角的前景显然十分看好,并打算再继续助推一把:

    既然他送了这份“大礼”,投桃报李,我也得教他几手真正的“妙招”了!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