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备一册旧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备一册旧录 (第3/3页)

首。

    黄昏,朱标独坐案前,命顾清萍查阅李从礼旧历,心中已然笃定。

    而朱瀚那边,也于王府密厅召见一人。

    此人名章楚安,曾任顺天府下吏,后因“口不择言”被贬,实则为一通判案卷中揭发上官舞弊,被众人排挤出职。

    朱瀚立于图案之前,语气淡淡:

    “章楚安,你可知太子东宫,近日设‘人事三案’?”

    章楚安神色紧张:“草民……有所耳闻,不敢臆论。”

    朱瀚看着他:“我不叫你来谈案,而是要你去见一人。”

    “他叫李从礼,与你过往不相识,也无恩怨。”

    “你们一样,都是‘不被主流用’的人。”

    “但你若真心为政,则应知,‘不合权者’,不代表‘不合天下之用’。”

    章楚安屏息:“王爷要我……”

    朱瀚转身,语气极轻:

    “我要你,帮他。”

    “帮他立一册新法。”

    “不是写给殿上的,是写给——将来你们能服务的那些‘百户、千户、民里吏’。”

    “写一册真正能用的,‘州县吏事操典’。”

    章楚安眼中陡然亮起光芒,顿首如山:“草民愿献命。”

    三日后,李从礼果然留于东宫。

    未入显职,只领“引礼外籍”,无名无俸,但得朱标亲手赐一简:

    “事为实根,笔为政器。勿忧人议,但求可行。”

    而就在他于旧库房内翻检册牍时,迎来章楚安。

    二人初见,并无寒暄,唯对坐半晌后,各取旧案一宗,开始推演。

    五日之中,不言权谋,不谈升迁,只对案如山、笔随卷动,草成初卷《吏事直解》。

    建德堂后夜,顾清萍为朱标呈上初录的十七条案解,朱标看得极慢,却每行都批。

    最后一页,他写下:

    “此人之言,非‘应制’,乃‘立法’。”

    “此册不可埋之典藏,应置之事局,入法议参本。”

    顾清萍轻声道:“这是殿下亲授册录之外,首次为人开评议之门。”

    “您不怕……朝中旧臣生疑?”

    朱标淡淡一笑:

    “我既开人事三案,便不求所有人都赞我。我只要,愿做事的人,有事可做。”

    “我设的,不是‘清议’,是‘用人之局’。”

    “能为用,能成事,便是我之人。”

    而朝中,果然不久后便起波澜。

    有言士上章:“太子所纳‘寒士’无名无学,恐混乱章制。”

    也有内阁中人暗言:“东宫广用草民,不经六部荐举,疑有僭越之意。”

    但朱元璋收到朝章后,只留下一句:

    “东宫用人,朕自有法衡。勿再空言。”

    短短九字,斩诸言如刀。

    而在朱瀚王府,黄祁得报后道:“王爷,陛下如此护持太子,东宫之势已成。”

    朱瀚却并不喜色,反而语重心长:

    “越是风顺,越是波伏。”

    “朱标如今可用‘小人’,可任‘庶才’,这是好事。”

    “但他若因此而失去了‘旧臣之心’——那才是最大的破口。”

    “叫人,备一册旧录。”

    “我要亲自见一人。”

    黄祁问:“何人?”

    朱瀚微微一笑:

    “左都御史,梁肃。”

    承明门西侧,梁府朱漆门未启,一辆低调车舆悄然停驻门前,车中走下王府旧仆秦安,步入内院。

    半个时辰后,梁肃缓步踏出书斋,手中执着一卷旧简,神情淡然,却眉目间添了一抹罕见的凝肃。

    “他让你送这东西来,只说一句话?”

    秦安拱手低头:“王爷只言一句:‘左相门前三子,不堪任事。’”

    梁肃抬眸,盯着他片刻:“我这三人,都是从科举中荐上来,入阁前由你王爷亲荐者之一。”

    “他今日却来打脸,是何用意?”

    秦安不敢接话,只道:“王爷说:不为打脸,只为清面。”

    梁肃一愣,随即冷笑一声,将简卷投入炉中,火起三丈。

    “去告诉朱瀚——东宫不来取我这局,我也不入他的戏。”

    “但我会自己看,看他朱标——能不能用得起我梁肃弃下的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