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忽悠,接着忽悠! (第3/3页)
里。
老两口深居简出,除了日常生活就是照顾孙子上下学,就是出去散步也仅仅是在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内转悠。
不是没有人劝娄钰重新出山,就算轧钢厂拿不回来了,可身份待遇总能解决一些吧,主动一点,配合宣传呗。
可不知道是被吓破了胆,还是真厌倦了纷纷扰扰的世俗名利,娄钰真就都拒绝了,一点没有重整旗鼓再出山的打算。
李学武也没有去打扰他,甚至他们搬家以后就只去过一次。
他既然想要享受晚年生活,那就遂了他的愿,听丈母娘那意思,娄钰的身体不是很好,兴许多活不了几年了。
娄晓娥从港城传回来的意见也是如此,她不希望父亲再过多介入商业。
山上的智库依旧在运行,那些老家伙们等了四年都没有好结果,早就祸心丧气,主动做了后事安排。
培养儿孙自然是紧要的,智库的主力也是这些中年人和年轻一辈。
老人们还是以把握关键决策为主。
李学武这两年甚少去见他们,甚至是故意不见,不见面对双方来说都好。
娄晓娥在港城的生意做的越来越好,这些人难免会有一些别样的心思。
李学武怕见了他们不耐烦那些歪心思,再动起手来真是不值当了。
这里说的动手可不是真的动手,而是对港城的生意动手脚。
他真想黑吃黑,将这些人的股份都吃了,那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在那大山里,李学武想要他们永久消失都轻而易举。
当然了,四年时间下来,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信心,李学武要动手早就动手了,所以娄钰下山都没吓到他们。
娄钰身体不行了,想多活几年照顾孙子的情况大家都很了解。
这些人身体好的很,山上资源富足,还是很养人的。
要不是娄庭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老两口还真舍不得下来。
其实低调一点也好,李学武可不觉得这个时候就算春天了,就他们那个身份,那个身板,可架不住折腾。
就是心理上的压力都受不了,在山上好好修行得了,等春天真的来了,李学武一点拦着他们的心思都没有。
这钱啊,挣多少是多?
该是人家的就得给人家,到时候这些人一定会选择去港城,他完全可以支持,甚至安排人送他们过去。
是买房置地也好,是提款跑路也罢,都随他们。借鸡生蛋,不能不还人家的鸡,更不能把鸡蛋都落下了。
***
五四青年节刚过去,李学武便听到了一则好消息,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这就是抗生素的一种,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热稳定性的抗生素。
说再详细也没有用,只能说这一发现能挽救更多的病人。
顾宁在给他的电话里就提到了这个发现,她们研修班正在跟进这一项目。
她对医学表现出了足够专业的热忱,性格内向孤僻的她竟然能同患者保持正常的交流和合作。
有的时候李学武也好奇,她是怎么跟患者沟通的,她却没详细说过。
但有医学方面的书籍,只要是顾宁喜欢的,他都惦记着收集。
家里二楼书房书架上,他的书已经非常少,只剩下理论书籍,其他的都是顾宁的专业性书籍,都是他帮忙找的。
不仅仅是他自己在关注,同亲戚朋友也说过这件事,有好的医学书籍都会送家里来让顾宁看一看。
这份独有的宠溺是顾宁对李学武为数不多几次主动表达过感谢的馈赠。
****
冶金厂副厂长尹忠耀被正式审查的消息还是传了下来,大家没觉得意外。
李学武并没有关注机关里的消息,如果真有什么不对,无论是张兢还是孙佳都会主动向他汇报。毕竟他也不是聋子、瞎子,张恩远可机灵着呢。
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能直接打来他办公室的电话并不多。所以李学武并没有犹豫便接了起来。
“嗯,我是李学武。”
电话是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吴淑萍打来的,是有关于百米高楼世界级标准酒店建设论述报告的问题。
“详细的报告已经在路上,但我同专家组如何算计,就算在设计、技术、施工等方面有集团自有的优势,可总体造价也绝对下不来一千万元。”
她在电话里稍显迟疑地讲道:“专家组初步给出的评估是一千两百万。”
“嗯,一千万……一千两百万……”李学武听了她的汇报一边思索着一边重复了一遍,随后点头说道:“够了。”
“什么够了?”吴淑萍惊讶地讲道:“您可千万别冲动。”
“我当然不会冲动,又不是我拿钱,我冲动什么。”李学武好笑地说道:“我的意思是说,才一千万,够忽悠的了,这都不算事啊。”
电话那头的吴淑萍顿时语塞,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融资就说融资的,怎么能说是忽悠呢,秘书长也太不专业了。
她出自东南亚世家,从小接触到的家族式教育,以及父兄生意场上的耳濡目染,让她早早便懂了经济和贸易。
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突然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没有选择与商业和贸易相关的专业。
她是不缺钱的,毕业后同丈夫结婚,一起来到内地支持教育建设。
在津门帮助李学武经营顺风商贸联营公司的时候,她便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着实让李学武见识到了什么叫大族底蕴。
到底是商人世家,她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是有一定专业和实践经验的。
李学武在企业管理上唯一能听得进去建议的除了大嫂赵雅芳在财务方面的意见以外,就是吴淑萍的管理意见了。
要说起投资,吴淑萍更能跟他掰扯一阵,最终还得是他败下阵来。
可真正到了企业运作,李学武总能做出一些让她看不懂却行之有效的事。
比如说这一次,圣塔雅集团抛出诱饵,要搞什么国际标准酒店,这玩意儿看着诱人,可终究是一块鸡肋啊。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你想吧,这年月京城有多少消费潜力啊,搞这么大的酒店空置率得多高。
真要劳民伤财搞建设,搞面子工程,也不能一次性搞这么大阵仗。
她的意见是缓一缓,等时机成熟了再谋算也不迟,更不用理会圣塔雅集团的别有用心,这世上哪可能每次都让他将糖衣吃掉,炮弹打回去呢。
可李学武偏偏就不信这个邪,很是自信地跟她讲了一句以后便挂断了电话。
其实电话里李学武的意思她已经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借鸡生蛋的老套路。
只不过李学武做的更绝,他是打算吃掉圣塔雅集团抛出的诱饵,可一分钱都不想投资,甚至还要算计对方一把。
一千两百万啊,如果没有钢铁集团的投资,上哪筹集这笔钱去。
难道他还能自己印啊?
这话说的好没道理,在李学武看来,印钱哪有抢钱快啊,抢钱没有资本运作快,他要玩的就是资本运作。
挂了吴淑萍的电话,他便将电话打给了红星联合储蓄银行。
谢大姐接到他的电话还很意外,主动提到了副行长陈大军的事,她知道李学武的个性比较强,看不得拖沓和虚伪,想着是不是将陈大军调回京城。
李学武却没有理她这一茬儿,笑着介绍起了国内第一高楼的项目。
谢兰芝初听李学武讲这些,她还以为李学武没睡醒,跟她在这胡诌呢。可随着电话里的介绍和解释的深入,她渐渐就听明白了,李学武这一次又想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你要筹集资金,也得拿出一个靠谱的方案来。”谢兰芝也不看好这个项目,她在电话里讲道:“第一高楼听着好听,可建起来干嘛用啊?就吃喝住玩?”
“你觉得百米高楼要建多长时间?”李学武在电话里第一次就这个项目进行了解释说明,“工程建筑总公司传来的可行性报告表示需要用三年。”
“咱们不说工期提前还是延后,咱们就说这三年的时间。”他强调道:“三年前和现在相比,你再想想现在和三年后的变化,你就敢说用不着?”
“再一个,我也没说现在就建大楼,我是需要你帮我提供一份资本运作论证,是否有筹集资金的空间。”
李学武看了一眼办公桌玻璃下压着的日历,嘴里讲道:“我让工程公司给你们送一份论证报告,供你们参考。”
“论证,真就是论证?”
谢兰芝太了解李学武了,也太了解他的工作效率了,她才不信什么论证呢。
李学武这个人做事永远有脑子,他现在说要做的事,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甚至有了充足的计划。
所以在集团会议上只要是他提出来的建议或者意见,一般人都要慎重思考再回答,否则就要被他怼的体无完肤。
“论证可用不了三年,甚至一年都用不了。”谢兰芝苦笑道:“我都怕我们这边的论证还没出来,你们已经开始建了。”
“哎,不能够。”李学武笑着回道:“这一次的工程量太大,我不多拉几个资本心里也不踏实。”
他意味深长地提醒谢大姐道:“这件事就不用刻意保密了,是吧?”
“知道了,知道了。”谢兰芝颇为无奈地笑着应了,“不过我们银行投资不会太多,一千两百万呢。”
“这话别说的太早。”李学武颇为自信地讲道:“真有招股的那天,你们就是想过多地投资都不行了。”
“我真希望你这不是在吹牛,或者是忽悠我。”谢兰芝真诚地讲道:“我希望有你拒绝我进一步投资的那天。”
“放心吧,那一天不会太远。”
李学武自信地讲道:“三年时间,很多都会变的,你可以相信我。”
“呵呵,好,我相信你。”
谢兰芝也是难得见李学武如此的自信,便也好笑地应了下来。
有联合储蓄银行背书,这个项目的融资就不难了,难的是看谁好忽悠。
那些年“第一”高楼烂尾的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