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逐出家门(附:集团所有分支机构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6章 逐出家门(附:集团所有分支机构图) (第2/3页)

可很多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都是一家人嘛!”

    李学武笑着紧了紧他的手,讲道:“怪不得上次来奉城见到您我就觉得很亲切呢,原来您是我们冶金厂的娘家妈啊——”

    “啊?哈哈哈哈哈——”

    陆启明骤然听到李学武的话差点笑仰过去,一个劲儿地晃着他的手。

    他只知道东北人能整活,没想到李学武这个从京城来的也能这样整景(开玩笑)。

    一行人说笑着来到了会客室,从茶几上摆放着的干果茶水就能看得出,这是早就为他的到来而准备的,是真的用了心的。

    无论是胡可,还是邀请他来奉城见面的陆启明,都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

    李学武刚刚说压力大真不是说笑的,这两位也算得上是嘴大胃口大,一般的工业项目还真堵不住他们的嘴,应不得这般的情。

    “尝尝,这是咱们辽东的特产。”

    一落座,陆启明便示意了李学武手边茶几上的几样干果,笑着客气了几句。

    李学武则是认真地点头听了他的介绍,又讲了几句他每次来辽东出差必买的礼物。

    “是胡可同志讲,你要来辽东工作。”

    几句话的功夫作为寒暄的铺垫已经足够,双方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所以话题推进的很快,这就是开始了今天的主题。

    陆启明看着李学武讲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是欣喜的,上一次咱们见面我就觉得你对工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好的管理思维能力,也有这方面的眼光和判断力。”

    “您太客气了,集团和领导的信任。”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说道:“我对辽东这片土地是有着很深的感情,我奶奶就是三江口人,从小耳濡目染听她讲东北往事。”

    “哦,怪不得,我还说呢。”陆启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说道:“你这东北口音是哪里学的,京城人说这个可不容易学。”

    “哈哈哈——”李学武笑着说道:“要不怎么说想来辽东工作呢。”

    “我是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工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和努力,还有像您这样尽心尽力的领导,我相信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一定有发展,有未来。”

    “我十分认同你这句话。”

    陆启明点了点沙发扶手,看了看同在会客室的其他同志,讲道:“辽东的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人民淳朴热情。我们辽东对工业企业始终保持着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是欢迎像更多红星钢铁集团这样的企业在辽东落户办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那这样看来我们是想到一块去了——”李学武微笑着讲道:“所谓志同道合,方称同志,现在您是我的同志了。”

    “你可一直都是我的同志啊,我的同志。”陆启明眼睛亮了亮,笑着讲道:“辽东工业的大局就需要你这样的同志添砖加瓦,我希望你不要有顾虑,有压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方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啊。”

    “陆主任对我的期待,对红星钢铁集团的期待,我认为是一种动力。”

    李学武先是看了陆启明,又看向了胡可讲道:“集团今年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持续推进集团在辽东企业的各项建设,确保工业项目精准落地,巩固企业产业变革发展成效,推进技术变革和产效产能的建设……”

    “我们对集团在辽东的工业布局和发展,有关于物流、港口和贸易等息息相关产业的持续投资建设态度是一以贯之的。”

    他在同陆启明的谈话中强调,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的产业布局是长久的,是符合集团和辽东共同期待的发展利益的,是高效的,是符合现代化工业发展诉求的。

    陆启明听的很是认真,尤其是听李学武讲到红星钢铁集团未来几年对辽东工业和贸易工作的展望和目标,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他在回复中表示,辽东和辽东工业会保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愿意也会积极帮助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投资建设,愿意邀请更多像红星钢铁集团这样的优秀企业来辽东发展,参与建设,共享时代发展机遇。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李学武向他介绍了今年红星钢铁集团的几个大动作。

    首先是红星钢城飞机制造厂将在下半年实现国内首款直升飞机的量产目标,订单量已经积累突破超过500架。

    其次是红星钢城汽车制造厂将在下半年筹建轿车工厂,单列流水线,扩大产能。

    ……

    李学武是不是吹牛皮,以陆启明通过胡可对李学武本人,对红星钢铁集团,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对钢城工业园区的了解,他能够判断的出来。

    这些项目确实有潜力,也能够突破极限,持续扩大产能。

    他认可红星钢铁集团,认可李学武的态度来自于红星钢铁集团旗下的各工业企业在技术合作、产业合作以及工人招录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十足的责任和担当,很得他认同。

    别的暂且不说,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各工业企业提供超过一万个工作岗位,那他陆启明就得仔细思考对红星钢铁集团的态度。

    工业体现厚度,经济具现实力。

    红星钢铁集团能带来就业,就能带动一系列的经济增长,创造工业集群产业,就能给地方工业贡献足够多的营养。

    越是听李学武的介绍,他越是感慨,看来今晚真得豁得出去,舍命陪君子了。

    ——

    “这两台数控加工中心的工作性能怎么样?”李学武微微弯着腰,观察着较为复杂的工业机械,问了身边的技术工人,“我听说数控机床用过一段时间后会丧失精度?”

    “是有这方面的情况。”技术工程师陪着他半蹲在机械旁解释道:“数控机床有很多部位都跟加工精度挂钩,我们也是从三禾株式会社组织的那次学习中了解的这一点。”

    他介绍道:“回来以后我们结合这台机械,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研究,已经对各零部件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剖析了解。”

    “光跑剖析了解可不够。”李学武转回头看了他一眼,又对站在一旁的萧子洪强调道:“三禾株式会社这一手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别到最后让人家看了咱们得了渔却得不到鱼的情况,那到时候可就是闹出国际笑话了,我可丢不起那人。”

    “今年我们厂拿出3万元成立了数控研发团队,专攻这一复杂的领域。”

    萧子洪认真地回答道:“我们也请了集团科研所的同志共同研究,相信会有好结果的。”

    “再加强一下力度,我不怕花钱,就怕你们不能精益求精。”

    李学武有些恋恋不舍地从数控加工中心设备上挪开目光,对萧子洪以及身后跟着的调研团队讲道:“我不给你设限,你也别跟我说什么3万、5万的,这没什么用。”

    他抬起手点了点一旁站着的技术工程师讲道:“这么说给你们,只要你们能完全探知精度损耗的秘密,那我代表集团管委会承诺,你们这些主要参与者一人一套房,要在奉城集团可以出资购买,要在京城就在集团新建的亮马河河畔工人新村,说话算话。”

    “嗡——”

    李学武的话音刚落,围了一圈的车间工人瞬间热闹了起来,也顾不得早前车间主任所强调的迎检礼貌和纪律了。

    听周围议论纷纷,李学武的话其实还没说完呢,他看着神情有些激动的技术工程师继续讲道:“如果你们能掌握控制这种精度损耗的秘密,那你们这些主要参与者一人一台车,红星羚羊、双子座、宏运随便选。”

    “哗——”

    车间里只要能听见秘书长说了什么的职工瞬间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一套房,一台车,这是要把技术人员宠上天吗?干部才能有这个待遇吧!

    不对,干部绝对没有这个待遇,因为刚刚秘书长讲的是奖励一套房,一台车,这也就意味着房子和汽车都是奖励给个人的。

    房子和车子甩出来,让家庭一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摆在眼前,他们能不激动嘛。

    李学武这都不算完,他摆了摆手,对激动的人群讲道:“你们要是能彻底消灭,或者完全掌握控制这种精度损耗的能力,那我在这里承诺,主要研发人员奖励1万元,享受集团二级工程师待遇,上不封顶——”

    “哇——”

    财帛动人心啊!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谁不想要房、要车、要待遇啊。

    只要他们能攻克数控机床精度的秘密和难题,那些奖励能让他们下辈子都不用为生活发愁了,或许要愁该怎么花那些钱了。

    不说房子、车子和待遇这些看不见的奖励,就说那一万块钱,真要砸晕他们了。

    这年月米面均价一毛八,一万块钱能买米面27吨还多,全家这辈子都吃不完啊。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撑死了也吃不完,但他们就是想过这种撑死了都吃不完粮食的生活,所以精神十分地亢奋。

    这些人光看见秘书长说了,听他说技术研发的奖励,未曾想到技术研发的难度。

    萧子洪和负责技术研发的工程师还是知道的,要想拿到秘书长所讲的奖励还是很难的,是非常非常难的。

    那房子、车子和票子都不白给啊,可就是能调动技术人员的研发热情。

    就连那些不是技术研发的工人都露出了期待的目光,看向那两台数控加工中心,以及其他数控机床的目光逐渐热切了起来。

    万一呢,万一他们灵机一动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或者掌握了这种精度损耗的秘密,那他们岂不是就发达了?

    不求别的啊,只要一套房就好,车子和票子的奖励难度太高,他们不敢想,但他们敢想房子,这会连房子怎么装修都想好了。

    萧子洪同主管技术生产工作的副厂长对视了一眼,目光十分的复杂。

    能拿出3万元专项资金攻克数控机床的研发已经足够显示出他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但秘书长还觉得不够,取消了研发投入的上限,更提高了相关的奖励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