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33分崩离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1533分崩离析 (第3/3页)

倭国,这帮考生的反应。

    南方考生,对于报复倭国应该是最能接受的,毕竟当初倭乱他们是亲身体会的。

    而北方和内陆省份的举子会作何反应,现下可不好判断。

    站在轿旁,魏广德听了余有丁对科举的安排,还算满意。

    至少,余有丁张口闭口都是按照魏阁老的指示做事,态度是没的说。

    “科举是抡才大典,国之大事,做好了,与国有益,朝廷也不会吝啬赏赐。”

    魏广德看了眼余有丁,笑着说了句。

    感觉到了,申时行带着余有丁在这里等着,就是想要让他好自己交流,目的不言而喻。

    魏广德对此倒是乐于接受,余有丁终究是朝廷预备的储相,能力出众,只要这次不犯大错,殿试之后肯定是要封赏一番的。

    至于入阁,短期内肯定没可能。

    因为内阁等潘晟到来,又恢复到四人,没有补人的必要。

    魏广德是这么想,因为他没有料到有些事会发生的如此快速。

    就在张居正离京三日后,都察院浙江道试御史雷士桢就上奏弹劾内阁阁臣潘晟“结党营私”,指控其在两次出任礼部尚书时多次干预各省乡试,利用科举讨好各地士绅为其张目。

    第二日,礼科给事中王继光、御史郭惟贤再次上奏,指控潘晟“结党营私”,请求将其罢免。

    入夜,魏府书房里,张吉躬身站在他面前。

    “按你这么说,这事儿只是张四维在指使,没有冯保的参与?”

    魏广德开口问道。

    随着张居正致仕,京城官场暗流涌动。

    据魏府查知,似乎张居正举荐之人选,和冯保之间发生了龃龉。

    冯保希望张居正另外推荐人入阁,而不是推荐潘晟。

    只是,张居正这次没有听从冯保的意思,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张居正为什么推荐潘晟,二人之间的关系,说实话,魏广德也很好奇。

    要知道,原本是在张居正死后,张党才四分五裂。

    一部分人倒向冯保,一部分人则倒向张四维、申时行。

    可现在什么情况,张居正虽然身体眼看着不好,可人还在,只是回乡,旗下人马就分崩离析,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是的,人走茶凉,在张居正辞官后,一系列依附于他,期望获得其赏识而升官的官员们已经把赌注收回,各自寻找新的靠山下注。

    这茶凉的速度,怕是张居正自己都没有想到。

    其实魏广德之前已经注意到冯保和张四维的小动作,吏部侍郎王篆,负责官员考核大权的重臣,就选择倒向冯保。

    按照张吉所说,王篆在张居正确定致仕,不再继续留朝为官后就倒向冯保,不仅交出和张居正等人的往来密件,还附赠“南海明珠一斗“。

    显然,这就是他主动递给冯保的“投名状“。

    “还有其他消息吗?”

    魏广德轻轻摇头,又问道。

    “今晚礼部尚书徐学谟去了张府。”

    张吉又小声说道。

    “徐学谟去见张四维?”

    魏广德眉头一皱,他是礼部尚书,如果说之前御史指控潘晟“结党营私”还可以说是风闻奏事的话,那徐学谟如果掺和进去,怕就未必自是嘴上说说,说不得潘晟在任上留下什么首尾被人逮住了。

    “呵呵,哈哈哈.”

    魏广德先是轻笑,随即忍不住大笑起来。

    “为了一个入阁的机会,大家都忍不住了。”

    魏广德轻声说道,“实在想不到,连徐学谟也会掺和进来。”

    “看来,冯保希望叔大举荐王篆,只不过他没答应。

    而徐学谟也想入阁,为此不惜联合张四维一起扳倒潘晟。”

    魏广德大致理清楚情况了,只不过张居正或许以为他编织的权利网在潘晟入阁后还能维持两年吧。

    所以,并不是事先召回潘晟,而是自己先离开。

    “太自负了。”

    魏广德又评价道。

    “临清那边还有消息传来,是刚送到半个时辰的消息,张阁老的座船停靠临清,还在城中寻找名医上船为阁老诊病。”

    张吉又小声说道。

    “哦?”

    魏广德闻言点点头,总算知道张居正离京为何如此匆忙,都等不及潘晟到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