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4父子 (第2/3页)
宣府上奏吧。”
魏广德心里有数,郑洛知道朝廷的意思,再有锦衣卫的情报,肯定会知道怎么做。
说不好,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这已经是紧急军情,所以肯定也会加急送到京城来汇报,所以现在不用多管,看地方上的反馈。
这也是魏广德判断地方官员称不称职的机会,要是处理不好,事儿了以后,就把换人。
做得好,自然继续干下去,等到机会合适就让他步步高升。
这也是他和张居正一般才有趣的办法,也是一个对人才的遴选过程。
对于郑洛,若是总督任上的差事儿做的好,自然代表可以更进一步,执掌中枢部门。
若是处置失当,那就等着去南京享福吧。
而此时,乾清宫里,万历皇帝也完成上午的学业,其实就是按照学士们的安排,让他看书。
这会儿,也正在等着御膳送过来。
随手,他就翻看御案上的奏疏。
第一本,自然就是魏广德昨晚递上来的那本。
内阁次辅的奏疏,紧要程度自然是最高级的。
能超过他的,也只有张居正的奏疏。
只是看完奏疏,万历皇帝脸上玩世不恭的表情消失,已经是一脸凝重。
昨儿个冯保是单独报了下,把汉那吉骑马摔死的消息,他当时其实也没当回事儿。
把汉那吉他当然知道,间接促成隆庆和议的人,若不是他跑到宣府投靠大明,大明也没机会和俺答汗议和。
而之后,把汉那吉也因为朝廷的照顾,在草原上混的风生水起。
当然,他是俺答汗身边养大的孙子,俺答汗对他也是真不错,还把本部都送给了他。
这个人,朝廷对他极其重视,因为他已经在草原上拥有强大实力的一支,平时也是多有笼络。
可惜,没想到骑马就给摔死了。
想到骑马,万历皇帝心里不由得回忆起小时候,他也有坠马的先例,当时那个疼。
不过,对于魏师傅在奏疏里所写,他心里多少还有有些不以为然。
草原上其实早就有自己的规矩,就好像文官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实际上,貌似也没那么多讲究。
两晋之后,天下不是同时出现许多皇帝,天也没崩塌,依旧运行着。
对把汉那吉这事儿,他死了,草原上有先例,该怎么来就怎么来,怎么可能出现魏广德说的那样,蒙古可能陷入内乱。
何况,陷入内乱的蒙古,难道不好吗?
都争夺部落了,他们还敢和大明为敌,怕是会竞相拉拢才对。
好像,对大明,不该是坏事儿啊。
万历皇帝这么想着,外面张鲸忽然快步进来,在他面前躬身道:“皇爷,锦衣卫急报。”
“放这儿吧,午膳怎么还没送来?”
万历皇帝无所谓挥挥手,放下手里的奏疏,催问起午饭来。
“应该在路上,马上就到。”
张鲸一脸讨好的笑容说道。
这两天他才被万历皇帝钦点在这里服侍,天天见到皇帝,升迁机会大增,说不得几年后他也会成为大太监。
宫里的规矩,跟着皇帝身边的人,大多后面都会被提拔,成为掌握内廷司局的太监。
要是办事儿能力被皇帝认可,成为大太监也只是时间问题。
谄笑着,把锦衣卫急报放到案头,这才退下去催午膳。
没等到饭菜,万历皇帝伸手,随意拿起下一本奏疏,自然就是锦衣卫刚刚送来那份。
他也没多想,拿到手里随意翻看,只是下一刻眼瞳就是一缩。
“打起来了,真打起来了。”
嘴里喃喃低语,万历皇帝惊讶的抬头四处看看,再低头,又把锦衣卫密报看了遍。
好吧,刚才他心里想的,内乱的蒙古才是好蒙古的想法,瞬间消失。
魏师傅昨日听到消息就猜到蒙古会内乱,并且及时做了布置,那蒙古接下来的变化,大概率会和他奏疏里所说的一样。
若是不能及时平息,说不得九边又会和蒙古人打起来。
自己刚才想的,蒙古人为了争夺势力,会交好大明为外援的想法,怕是真不现实。
拿起已经放在一边的那份,魏广德的奏疏,万历皇帝又翻看了一遍。
一旦忠顺夫人和顺义王冲突,蒙古各部将不再可控,也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