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 (第3/3页)

次已由翰林院掌院蔡伯喈及臣等会同拟定,誊录于此,恭请陛下御览钦定!”

    赵高弓身接过来之后,送到王羽的桌前,但他却并没有立即打开。

    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这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

    “说说看。”

    王羽抬眼,目光缓了缓道,“这次,各地士子,考得如何?尤其是,新附的河南、青北、广阴三道,各地士子中举者几何。”

    回答的是柳还真,他的辈分可是比王羽大了两倍了,是白若兰之母许幽若的伯舅那一辈。说起来,同样和王羽是沾亲带故的关系。

    不仅是有名的大儒,而且同样是天人级别的高手。

    柳还真上前一步,声音沉稳:“陛下明鉴,此次科考,因陛下圣谕‘天下一体,唯才是举’,各地士子踊跃。试卷已弥封誊录,绝无偏私。论文章经义,四河腹地、青地才俊,底蕴犹在,答卷多显扎实厚重。”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然,令臣等意外的是,燕地士子,虽处边陲,饱经战乱,然其策论之中,多言边务、屯田、安民之策,切中时弊,锋芒毕露,颇有见地!”

    “剑澜、西平等地士子,虽文风略显质朴,然其论及或商贸、或稻作、或外夷风物,见解独到,务实可用,尤以论述如何因地制宜、稳固新土之策,令人耳目一新!”

    礼部尚书蒯亮补充道:“陛下,此次科考,虽顶尖名次仍多被四河、青地才俊占据,然四百一十八名进士之中,来自北地边郡及西平、剑澜故苍之外土地者,已逾五十之数!此乃陛下‘天下一体’之政初见成效!”

    “五十!”王羽低声重复了一遍,手指停止了敲击,这个数字比他预想的要好。

    虽然这个数字平均下来,远远低于故苍那些道的人数。

    不过,这两个道毕竟和故苍那些道有根本的不同,有50多人录取,也大概可以猜测出一个这两个道参加这一次科举的人数。

    既然能有这么多人愿意参加他们大汉的科举,那么,也间接反映出了这两个道对于他们大汉的认同性。

    王羽这才伸出手,打开了桌上那份沉甸甸的名册。

    “张说、蔡泽、魏冉、白居易、杨修、杨万里、杨慎、柳如是、傅善祥……”

    简单一眼扫过去,这个上面熟悉的名字还真不少。

    尤其是,柳如是这么一名女子,也入了进士,虽然只是三甲最倒数的,但也颇为难得了。

    还有傅善祥,同样是女子,她的排名,就要高的多了,也入二甲。

    不过,这个排下来的榜单的排名,其实并不是最后的排名。

    放榜之后,还要经过一次殿试,重新由皇帝给他们排名。

    一般来说,殿试也只是排个名,尤其是一甲那几位,不会再将他们淘汰。当然,如果殿试之中真的检查出什么极其拉胯的,该淘汰也还是要淘汰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并非是系统人物,但却在本土之中相当有名气的,如柳先开、柳崇景、张养,此外还有诸葛五英的诸葛千与诸葛秋。

    “柳爱卿、杨爱卿,杨、柳两家不愧累世名门,果真是人才辈出!”

    简单的瞅了一眼,王羽光是姓柳的和姓杨的,各自就有二十多个。而且,大多数的排名都不低。

    除此之外,虽然并非是两家本家,但却是这两家门生的,这个数量绝对只会更多。

    对此,柳还真与杨彪也是不置可否,他们两家子弟有本事,他们总不能把他们家中子弟的名字从科举榜上扒下来吧!

    毕竟,他们两家上榜的这些人,杨修、杨万里、柳先开、柳崇景等人,甚至是女子之身的柳如是,哪个没有真才实学?

    “明日放榜。”王羽合上名册,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平静。

    “就按你们拟定的名次,告诉这些新科进士们,他们的文章,朕看了。写得好的,朕记下了。写得不够好的…”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等授了官,去地方上,给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用实打实的政绩写!”

    “臣等遵旨!”礼部尚书蒯亮和另外两人齐声应道。

    王羽挥了挥手,两人恭敬地退下。

    御书房内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烛火跳跃。

    王羽的目光重新落回各地的军报上,但那份名册的重量,仿佛还留在他的掌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