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 (第1/3页)

    元始四年,二月。

    到了这个时间点,内阁之中,一副即将大战,风雨欲来的气氛已经越发浓烈了。

    一担担的粮食,已经开始通过运兵车,分批进行前期的调动。

    而天京之内,除了知晓内情的内阁少数几个人之外,剩下的大众,却丝毫没有大战之前紧迫的气氛,反而还因为春闱将至,这个时候可是热闹的很。

    在计划之中,即将开始的大战固然紧要,但治国安邦,文武之道,不可偏废!

    科举,就是为战后储备人才,为大汉积蓄文脉!若因大战而废科举,无异于自断一臂!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计划之中的大战即将要开始了,但是,大汉的第二次科举,却依旧没有因此而耽误,而是照例如期举行。

    大战预计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开始,从二月份的时候开始考试,等到了三月的时候放榜,这个时间完全来得及。

    同时,等到科举结束之后即开刀兵,也是为了昭告天下,纵有刀兵之险,国家抡才大典,绝不停顿!

    聚天下之人心,彰显朝廷之定力!

    每年的二月份,依旧春寒料峭,可却挡不住天京城涌动的热流。

    两万多来自天南地北的士子们,裹着厚薄不一的棉袍,背着沉甸甸的书箱,汇聚在巍峨的贡院门前。

    贡院门口,礼部尚书蒯亮为主,柳还真与杨彪二人一左一右,一位主考官,两名辅考官,不约而同望向了下面密密麻麻的考生。

    科举本就是由礼部来主持,这一次的科举又相对特殊,故而,礼部尚书蒯亮这才亲自做为了主考官。

    至于剩下的两个辅考官柳还真与杨彪二人,一个出身六大世家之一的柳氏,一个出身六大世家之一的杨氏,都是名扬天下的大儒,如今也都在大汉朝廷之中为官。

    王羽让赵安陵为主,从去年年末开始,在地方上普及教育,甚至是实行三年义务教育制度,这是为了打压世家的力量。

    可是,这次科举的三个考官,三个出身世家,其中有两个还是顶级的世家,又是王羽对于世家的一种支持。

    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此前,因为教育与生活成本的问题,普通百姓很难在科举之中竞争的过从小衣食无忧,可以实行精英教育的世家子弟。

    可三年义务教育,这种基础性的教育虽然依旧不足以让肩世家的精英教育,却将普通百姓读书的基数直接拉了上来,而且只要这个政策实行下去,几代之后将会这个基数拉到无法想象的高度。

    只要基数上来了,天才出现的概率也就自然上来了。

    如此,以后的科举之中,自然不再是世家一家独大了。

    故而,这是对于世家力量的打压。

    可是,世家如果过度衰落的话,世家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不断失去,那么,士大夫阶层也该彻底崛起了。

    不管是世家阶层或者是士大夫阶层,都有优有劣。任何一个阶层一家独大,对于朝廷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任何事情如果做的过了,就算是好事,最后也不见得好了。

    而无疑,这一届的科举考生是极其的幸运的。

    以往的科举,每一届就算是往多了算,可能也只会招录个百人出头。如果是少的话,甚至可能只有个几十人。

    能够中了进士的,那已经不只是百里挑一了,而是两三百里挑一。最极端的时候,甚至平均五百个考生里面才会录取一个。

    而且,这还只是按照参加会试的人数来看,要知道,有资格参加会试的,那都是通过童试和乡试两级一级一级考上来的。

    算上前面两级的话,不客气的说,能够成为进士的,每一个都是万中挑一的人中龙凤。

    但这一次,为了接下来的大战需要,一但打赢的话,将会打下大量的地盘,需要基层官员进行治理。

    故而,这一次的科举,计划之中,可是要录取三四百人的。

    当然,实际的人数还是要根据这一次科举的质量来定的。

    毕竟,参加科举学生的质量好的话,多录取几个也无所谓。可如果质量不行的话,那自然不可能强行录取这么多。

    其实,三年一次科举,每一届招录几十个人,最多也就一百出头,正常情况下,对于朝廷来说,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用人需求了。

    毕竟,不管是蓝星的古代中国,又或者是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