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官商勾结 (第3/3页)
,纵然没有标记,直接流通也容易惹人怀疑。”
“饭馆需要各类粮食,有的粮米需要从外部购入,银钱需换成器物储藏。”
扶苏这么一说,甘缁当下了然,
不得不佩服这荆开重为人庸庸碌碌,这倒卖赋粮一事倒是挺会费心思。
云阳特产黍、稷。他从粮库中搬出粮食,少部分直接流通给符氏。
更多的则是由南氏带到咸阳去卖。
再从咸阳购入麦、苽等物带回卖给符家。
而这其中所得银钱,方哪里都容易惹人怀疑。
索性把它全部换成可保值的金玉器物,放置在私宅或者藏在哪里。
就算哪一天被翻出来,也没直接的银钱容易获罪。
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自然是负责倒卖和流通的南氏。
还有从县令这儿获利颇多的谈氏。
符氏也不会知道,从南氏那儿购入的咸阳麦米,乃是粮库中黄米、小米所换。
甘缁当即明了。
“公子,属下这就着人去把南氏和谈氏掌柜扣起来?”
扶苏抬手止住。
“先不用,这两大商贾家族不小,此举怕闹出更大的动静。”
“你着人放话给符氏,就说县令大人此前卖予他的黄米,乃是粮库所出。”
“现在扶苏已经抵达县府,查处端倪。”
“公子这是要?”
扶苏起身走到窗棂边,透过缝隙睨着外面的围墙。
眼眸微冷,嘴含笑意。
“狗急了,就会跳墙!”
云阳城郊,一农户家。
五六十旬的老者蹲在田埂哀叹道:
“这些年,赋粮年年增加,我们连口粮都没有咯。”
韩珉耐心地蹲在他对面。
闻言皱眉道:“大秦田律有规定,粮税上缴五至六成,老丈因何没了口粮。”
韩珉相穿着便服,那老丈以为他是寻常人家年轻人。
便哭诉道:“起初说是五六成,年中我们便交了,剩下四五成还可勉强糊口。”
老头摊开手掌比了个五。
“谁知到了秋季上旬,县内又来差役说边境军粮短缺,粮食需得再征收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