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旧历募兵 (第2/3页)
见消弭。
隆盛新政自上而下,为大乾注入了一丝活力。
文官们此时已经不在意他们在改制中失去的势力了,因为圣人赵钰民贬官削阶,却给了文官三十六座三品文位,虽然其中有十二个位置需要让给武将,不过招讨使在战,确实适合一生征战的老将。
这十二座招讨使的位子,勋贵们没有争抢,全数给了将门,虽然圣人和勋贵一直在压制将门得爵,但是却不妨碍他们对于将门的看重。
不封爵是因为将门得爵容易割据一方,现在异地为将,却可以给厢军带来精明的主帅,怎么算都是利好。
不过,抽调老府兵的空缺却让大乾两年内没有了外战的力量,不管怎么说占据五分之一的兵力的老府兵退出军队,军队的数量不可避免的减少了,虽然增设了两百座折冲府,但是折冲府养兵,最少需要两年时间,勋贵们抽出来众多年轻勋贵也紧随三使就任的步子,与之前去了各折冲府的勋贵们会合。
齐国公姜卜早在圣人这次去南山离宫前,便和远在商县的闻器书信不断,与其说是闻器推动了这次大乾改制,不如说是齐国公姜卜推着闻器。
早于心里有了腹稿的齐国公姜卜,对于需要勋贵出京练兵,便将勋贵分了类别。
像是苏策这些年轻点的勋贵正是当干之年,有着一两位年长的勋贵压阵,让这些小子们去边地和诸邦小打小闹,练练本事。
至于中年的勋贵和眼看着十年中即可袭爵的勋贵嫡子们则去都护府,保证大乾边地有可战的主帅将军,不怕两年的收缩期中出现异邦劫掠的情况。
年长些的勋贵们则是这次练兵的主力,带着勋贵的庶子嫡孙们去折冲府练兵。
这些剑南道抽调的府兵共有十万,按照兵部的论断,大乾府兵的战力是两个极端,千人以下,可以一战三。万人以上,五万以下,可一战二。五万以上十万以下,可一战二或一战三。十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