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08章 110米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2208章 110米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2/3页)

之一就是,对于重心的控制。

    常规启动多采用“中低重心”。

    重心投影点距地面65-70厘米。

    需在过栏前额外抬升重心,存在0.02-0.03秒的能量转换损耗。

    而“高位切栏”启动时重心稳定在75-80厘米,与过栏所需重心高度差缩小10-15厘米,减少髋关节伸展的额外做功,符合“能量守恒”中“减少非必要耗能”的运动效率原则。

    第二个栏。

    步频和步幅的匹配。

    通过“高频短步”快速调整步点,避免常规启动中“大步幅找栏”导致的步长差扩大。

    可将步长差控制在0.3厘米内。

    降低因步点偏差引发的起跨角波动,符合“运动稳定性”中“小幅度调整优于大幅度修正”的生物力学逻辑。

    之前没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身体的有些条件不达标。

    需突破两大技术瓶颈,才能在实战中这么做。

    一是高重心启动时的平衡控制。

    需强化核心肌群,尤其是腹横肌的瞬时稳定能力。

    二是起跨角从68度提升至72度后,摆动腿落地时的缓冲。

    需增加膝关节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训练,避免落地冲击力过大导致步频断层。

    之前谢文君这里的做的不是特别好。

    这导致在实战中还不太好运用,今年经过又一次冬训之后,终于能够逐渐施展。

    加上不停的和这些人进行钻石联赛的比拼,也让他更有胆量在国际比赛里面放手发挥自己的新技术。

    5道的拉加德则是典型的“爆发型启动”,反应时0.136秒,前3步步频达每秒4.8步,步幅从1.15米骤增至1.4米,身体如箭般向前弹射。

    他的启动技术核心是“髋部先导发力”,蹬地时髋关节伸展速度比谢文君快0.02秒,前10米便建立半个身位优势,直奔第一栏而去。

    6道的舒本科夫启动节奏介于两者之间,反应时0.140秒,步频4.7步/秒,步幅1.25-1.35米,暂列第三。

    第三个栏。

    拉加德率先起跨——

    他的起跨点距离栏架1.5米,起跨角70度垂直方向为90度。

    摆动腿膝盖抬高至髋部高度,小腿折迭紧凑,过栏时身体与栏架的垂直距离仅25厘米,过栏时间0.32秒,落地后第一步步幅迅速恢复至1.35米,衔接流畅。

    4栏过后,赛道上的局势出现微妙变化。

    拉加德的步长差从0.8厘米扩大至1.0厘米,过栏时摆动腿抬高高度比首栏低2厘米,这是肌肉疲劳的早期信号。

    谢文君则保持着极高的技术稳定性,步长差仅0.4厘米,过栏时间始终稳定在0.33秒,落地后每一步的蹬地力度波动不超过5%。

    随着速度越来越快。

    加速进入途中跑,谢文君起跨瞬间切换“陡角切栏+折迭提拉”的过栏准备。

    在这里常规起跨角多为65-70度。

    起跨时摆动腿膝盖抬高至髋部高度。

    而“高位切栏”的起跨核心是“陡角切栏+摆动腿快速折迭”。

    只见谢文君摆动腿膝盖抬高至腰部高度,小腿快速折迭,小腿与大腿夹角从常规60度缩小至45度,减少摆动腿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比常规减少20%,以此来……提升过栏速度。

    极速爆发。

    进入最高速度。

    谢文君起跨腿蹬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从常规35-40度增至42-45度。

    蹬地时间从0.17秒缩短至0.15秒。

    通过“快蹬快离”减少地面接触时间,避免起跨时的速度损耗。

    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

    在第8个栏的时候,他已经追平了舒本科夫。

    舒本科夫其实这一枪发挥的不差。

    大问题几乎没有。

    但谢文君这一枪发挥的更稳定。

    进入后程后,拉加德速度虽然开始衰减。

    可依然很快。

    不拿出点真本事,根本无法接近。

    不愧是今年能够破13秒的选手。

    就是有几把刷子。

    如果在以往,谢文君常规过栏后,自己落地时步幅会出现“断层式扩大”。

    和短跑的时候差不多。

    你不要以为步幅越大就会越好。

    步幅的大小是要和步频匹配,找到最佳点才是最好。

    而不是单纯的增加步幅。

    这样的想法,那简直是上个世纪的做法。

    已经落后了。

    以前谢文君这么跑,就会导致步频下降0.2-0.3步/秒。

    而“高位切栏”的过栏落地核心是——“低飘移+步幅平稳过渡”。

    要做到这几点,过栏时身体“飘移距离”要从常规4-5厘米缩小至2-3厘米。

    通过核心肌群的瞬时收缩,控制躯干左右晃动。

    落地后膝关节缓冲角度从常规15度缩小至10度,用来减少缓冲时间。

    同时髋关节快速伸展,伸展速度比常规快0.02秒,用来实现“落地即蹬地”的衔接。

    避免常规落地时的“停顿感”。

    虽然他还没有刘祥做的那么好。

    但起码也超越了之前的自己。

    落在孙海瓶眼中。

    已经多少有了些当年熟悉的那个影子的模样。

    第八个栏。

    110米栏中,步点偏差是导致过栏失误的主要原因,约占失误率的70%,“高位切栏”的步点精准度优势明显。

    要是换成去年,常规启动中,谢文君起跨前最后一步的步点偏差可达±4厘米,需通过调整起跨角,波动3-5度,来弥补。

    这就是速度的损失。

    越是高等级的比赛速度损失越明显。

    而如果是换成刘祥。

    “高位切栏”下,因“步频递增+步幅递减”的节奏控制,步点偏差缩小至±1.5厘米,起跨角波动仅1-2度。

    甚至这还只是常规操作。

    如果是进入决赛,激发了他的状态和斗志。

    那这个数据还会继续精确。

    继续优化。

    这是为什么刘祥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依靠八步攻栏,可以破12秒90的人。

    这个历史。

    其实可能才是很难被破掉的一个。

    虽然这个技术在现在来看已经是相当落后。

    但是有个问题来了。

    现在这个时代。

    也不是刘祥那个短跨的黄金年代了。

    一个黄金年代过去之后必然会迎来低谷期。

    就算是地球online。

    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刷新。

    那这段时间。

    谢文君只需要把这些做好。

    就足够去冲击奖牌。

    去年的莫斯科。

    不就是典型吗?

    孙海瓶可没有给谢文君任何压力,毕竟他和刘祥的天赋本来就不同。

    事实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