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05章 不用出最大的王就可以解决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2205章 不用出最大的王就可以解决你 (第3/3页)



    这个变故就是——

    此时加特林的技术动作开始出现细微偏差。

    他的左膝抬高高度比右膝低2厘米,步长差从0.5厘米扩大至1.0厘米,这是核心肌群疲劳的早期信号。

    张培猛则保持着极高的技术稳定性,步长差仅0.3厘米,重心轨迹偏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劳逸的摆臂与步频协同性进一步提升,每一步的蹬地时间稳定在0.17秒,未出现任何波动。

    是的,加特林可能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的状态,当然前面的比赛本身就是在找状态,估计自己赛季的水准。

    你不跑你也不知道连续输出能到什么水平。

    前面加特林的输出太狠,尤其是那一场在小日子的3.5米大逆风的比赛。

    是检测了自己的硬实力。

    可是对于已经上了年纪的他来说。

    身体的损耗绝对不小。

    需要恢复的时间肯定比10年前20出头的时候要长得多。

    60米。

    加特林的速度达到峰值,但他的蹬地力度峰值却从3.0倍体重降至2.8倍体重!

    张培猛的速度提升至10.1米/秒,蹬地力度仍保持2.7倍体重。

    这是因为加特林的脚掌落地时,前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比30米处减少10%,出现轻微“打滑”迹象。

    而张培猛和劳逸的脚掌接触面积始终稳定,蹬地时的“扒地”效果未出现衰减。

    70米处。

    加特林仍领先张培猛0.07秒。

    劳逸紧随张培猛之后。

    三人与身后的卡特已拉开0.1秒以上差距。

    卡特这个郁闷。

    不是明年和后年都有大赛,好不容易今年可以缓一会儿,你们就这么拼的吗?

    你要说莫斯科世锦赛拼一拼还行,这没大赛呀。

    砰砰砰砰砰。

    别看加特林还领先。

    此时加特林的面部已显露出疲惫。

    他的呼吸频率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而张培猛和劳逸仍保持着均匀的两步一吸节奏。

    途中跑阶段的技术差异,已为后程冲刺的局势逆转……

    已经提前埋下伏笔。

    80米。

    比赛进入决定性的后程冲刺阶段,此时选手的技术核心从“速度提升”转为“速度保持”与“极限发力”。

    加特林的速度开始回落至,他的步频从4.7步/秒降至4.6步/秒,步幅缩小。

    这是肌肉疲劳导致的“步幅衰减”现象。

    也就是讲,加特林他现在的股二头肌肌电活动强度从最大收缩值的90%降至85%,膝关节伸展速度减慢0.02秒/步。

    他的步频几乎不变,步幅却扩大,速度提升至10.2米/秒,与加特林的差距缩小至0.04秒。

    能够保持当然不是什么精神力的作用,这么简单是技术上的调整。

    这里,他的技术调整极具针对性。

    躯干前倾角度从5度增至8度,双臂摆动幅度扩大至50厘米,摆臂时肩部带动手臂形成“前后平摆”。

    减少了上肢对身体平衡的干扰。

    蹬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从40度增至45度,蹬地力度峰值回升至2.8倍体重,这种“后程蹬地强化”技术。

    正是他区别于加特林“前半程爆发”的核心优势。

    也是他今年很想要提高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后程能力能不能稍微加强。

    他的前面能力已经足够快了。

    90米。

    加上您还想提高自己的速度,或者说是稳定自己的速度,但是他感觉身体已经渐渐的不停指挥,尤其是自己的肌肉部分已经明显有需要罢工的情况,这没有在比赛里面逼到一个极限,你是感觉不出来的。

    看到张培猛几乎已经追上了。

    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再次爆发。

    “张培猛加油”的呐喊声浪席卷全场。

    而加特林显然也感受到了压力,他开始刻意加大摆臂幅度,试图通过上肢带动速度。

    毕竟他也是老将知道该做什么样的调整。

    但是有时候调整不一定都是有效果的。

    甚至还有反效果。

    比如他这一调整。

    却导致躯干出现轻微晃动。

    步长差扩大至1.2厘米。

    张培猛躯干前倾8度,双臂摆动幅度50厘米,步长差0.3厘米,重心轨迹偏差2厘米,这种“极限状态下的技术稳定性”,是他能在顶级对决中笑到最后的关键。

    稳定度,就是二沙岛一直强调的东西。

    只要有稳定度,首先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下限,其次是你的稳定度更高的话,别人成绩即便比你好,他也可能因为稳定度不够输给你。

    加特林因为前面爆发了几场高能。

    毕竟年纪大了,刚刚赛季开始就这么走。

    还是有些负担沉重。

    训练的时候没感觉。

    到了比赛激发自己之后,尤其是破10之后,明显感觉到了副作用。

    加特林的体能已接近极限,他的股四头肌出现轻微痉挛,步频虽仍有4.6步/秒,但蹬地力度峰值降至2.2倍体重。

    每一步的推进距离都在缩短。

    最后5米,张培猛深吸一口气,将躯干前倾角度加大至10度,双臂向前摆动至胸前,准备冲线。

    加特林紧随其后,也试图通过身体前倾完成超越,但他的腿部已无法再提供足够的蹬地力量,步幅大幅度缩水。

    这样的人把自己的身体逼迫到极限之后,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一幕在未来也会多次出现。

    上一次大赛里也有经典的呈现。

    他只能让自己的身体尽量往前进,但这样的话反而有一种下半身跟不上的诡异感。

    越跑越僵。

    “张培猛,压线!”

    “赢了!”

    “9.91!!!张培猛拿下加特林!!!!”

    “把魔渡钻石联赛的百米冠军也留在了这里!!!!!”

    当张培猛的胸膛率先撞线时,现场计时器瞬间定格——9秒91!

    紧随其后的加特林以9秒92冲线,仅差0.01秒屈居亚军。

    劳逸以9秒96冲线,摘得铜牌。

    “男子100米,男子200米,女子100米,女子200米,男子110米跨栏……”

    “这些冠军竟然都留在了国内!”

    “而且我们还没有出最强阵容。”

    “对手就已经倒下。”

    “看起来我们的强大,可能已经有些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料!”

    “今年魔都钻石联赛!”

    “种花家田径队,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想要见最后的大BOSS。”

    “你得先过得了前面几关才行。”

    “不管你是不是前奥运会冠军!”

    张培猛接受欢呼。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这些曾经让自己听着就感觉难以直视的名字。

    现在?

    好像即便是和他们同场竞技。

    拿下他们。

    才是自己的目标。

    以往的唯唯诺诺,光是一个美国成年队运动员就可以血洗国内赛场的情况……

    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