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章 嘿,魔都欢迎你 (第2/3页)
协同,同步切换为“内侧小摆,左臂35厘米,外侧大摆,右臂55厘米。
摆臂频率与步频保持1:1同步。
左臂摆动时肘部贴近躯干,减少离心力对身体平衡的干扰。
作为对比,布朗这边因核心肌群,腰腹、背肌力量下降,30米处仍以“肩部倾斜”带动躯干,导致倾斜角度骤增至32度。
40米处出现“腰部侧屈过度”。
被迫减速调整0.04秒。
斯特拉坎的入弯重心控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不愧是未来可以跑到22.15的人。
去年就可以22.32的人,那时候才20岁,百米pb更是只有11.20。
绝对是有天赋。
体育竞技就是这样,你不能看你以前能跑多快,你现在就能跑多快,年纪大了就要承受时间法则带来的影响。
布朗在这里明显状态不够好。
被年轻的选手超越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这还是巅峰期,那她可以轻易干掉对手。
08年她更是21秒74。
不过在上一次进入22秒以内,也已经是4年前。
整整4年。
连续4年她的成绩200米曲线呈现,不断下滑趋势。
22秒22,22秒32,22秒53,今年的最好成绩更是只有22秒94。
不管怎么看,都好像是英雄末路。
可真正的老纪要,她只是知道在哪里节约能量,这两年不是大赛年,没有必要去逼迫自己好好修整,好好修改技术,调整技术动作,更加适配自己现在的身体条件,才是老将该做的。
等她做好明年的时候。
就是她再次展现光芒的时候。
至于老了,那还早的很呢。
只不过是2014年,好像显得老了而已。
弯道途中跑。
砰砰砰砰砰。
陈娟继续压制所有人。
首先从启动的1.05米平稳降至弯道的1.0米,重心降低幅度5%,布朗降低8%,奥卡巴雷更是降10%,导致蹬地效率下降,既减少离心力影响,又避免因重心过低增加蹬地负担。
陈娟处理细节掌控的更好。
弯道极速。
重心投影从直道的“支撑点前方5厘米”逐步内移至弯道的“支撑点内侧2厘米”。
与魔都体育场12.5度的赛道倾斜角完美匹配,重心轨迹偏差仅4厘米。
布朗达7厘米。
奥卡巴雷5厘米。
过弯道弧顶。
脚掌受力,内侧脚脚掌落地时,受力中心点集中在脚掌内侧1/3处,外侧脚受力集中在外侧1/3处,完全契合弯道蹬地的“切线方向发力”需求。
避免因脚掌受力偏差导致的“侧向分力损耗”。
这方面布朗侧向分力占比达15%,斯特拉坎8%,陈娟更是只有7%。
下弯道。
向心力开始抽离。
陈娟在这里稳定的也不错。
只要前面保持住优势。
奥卡巴雷后面别想轻松追上来。
但是她没有想到布朗这场比赛跑成这样。
毕竟在她的心里,布朗还是比奥卡巴雷更强。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事情的时候。
斯特拉坎也许表现不错,但还是太年轻。
本来她也能够产生威胁,毕竟去年她也有22秒30+这样的能力。
可是刚刚开赛的时候,显然还没有激发。
当然也有可能是非大赛年,她的教练正在对她进行调整。
不管怎样,反正这场比赛。
斯特拉坎最多就是压制,压制没有表现好的布朗想要和自己以及奥卡巴雷争锋,有点困难。
下弯道。
砰砰砰砰砰。
陈娟蹬地技术开始转变。
蹬地技术呈现“外侧脚主导”的特点。
蹬地角度,内侧脚蹬地角度68度,外侧脚蹬地角度78度。
蹬地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与弯道切线方向偏差<3度。
侧向分力损耗仅6%,布朗达14%之多。
砰砰砰砰砰。
外侧脚强化,外侧脚蹬地力度峰值达2.8倍体重,内侧脚2.6倍体重,蹬地时间0.165秒,比内侧脚短0.01秒。
这是要通过外侧脚的“强蹬快离”。
为身体提供持续的切线方向推进力。
梅氏切线,又更上一层楼。
这里不是说她跑的有多快,只是在技术上的掌控感会更加细腻。
立雪梅本人因为当年的训练计划训练模式以及科学保障医疗体系都不及格,导致跟腱重伤之后98年就渐渐的滑落巅峰。
这导致她自己都没有好好体会过这一门自己开创的技术。
而现在她有很多理论。
陈娟。
都可以帮她付诸实践了。
奥卡巴雷拼命追赶。
老是输给陈娟。
让她也有了一些心理程度的影响。
让她想要尽快摆脱。
这让她启动方面就受到了一点影响。
进入下弯道。
奥卡巴雷因外侧脚踝关节力量下降,跖屈角度仅30度,远远小于陈娟的38度,这种情况就让她外侧脚蹬地力度峰值仅……2.4倍体重。
外侧角蹬地力度峰值减小,那么奥卡巴雷蹬地后脚掌离地速度也就会变慢0.02秒。
直接导致每步推进力比陈娟这里少12%。
“弯道进直道!”
“陈娟,第一个冲了出来!”
“完美展现了自己女子短跑的前程优势!”
自从成了女子历史上第一个掌握曲臂起跑的人。以前和陈娟根本就八竿子都挨不上的前程优势四个字,开始体现,而且越来越多的和她的比赛紧密相。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觉得有些听起来不入耳。
但是听多了。
自然就感觉不同了。
也就习惯了。
甚至你不这么说都不行。
这就是一个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印象转变。
陈娟这里就是一个缩影。
当9位选手冲过弯道末端,直道段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
此时的赛道上,陈娟的红色身影已清晰领跑,她刚完成弯道向直道的衔接,躯干从28度倾斜恢复至垂直,双臂自然下垂后开始转为前后大幅摆动。
1米75的身高在灯光下形成利落的跑姿轮廓。
身后的奥卡巴雷紧随其后。
1米8的高大身形格外显眼。
她正借着出弯的惯性,试图将身体完全展开。
这是她启动“大步幅追击”的信号。
前面因为自己的身高太高,惯性太大,重心也太高,可能很难竭尽全力,但是进入最后的直道冲刺。
奥卡巴雷前面的劣势就会转化为优势。
陈娟的身高其实已经很高了,但是无奈奥卡巴雷身高超过1米8。
所以在这个地方她要尝试习惯自己的优势变成劣势。
这也是所有的精英运动员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做的调整和改变,因为你的优势不可能一直保持优势。
那么你就要需要通过和不同运动员的对比来调整你的比赛策略。
除非你这个项目就是最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