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零章 进言 (第2/3页)
也不多,小臣抄的大户人家之中,全都有融了铜、银的摆件,这些大户们赚了银子也不花,或者说他们花的也没有赚的多,实在是太有钱了,多出来的钱就全都融了,给他们的家族增加底蕴,给子孙后代积累一笔财富。
也是如此,本就少银、少铜、少金子,这些大户们又不断的囤积,长此以往,自然更加的加重了少钱的局面,如此也便造成了钱荒。说的干脆一些,就是钱财没有流转起来,或者说流转的不彻底。
因为权贵大户们在不断的兼并土地,偷逃税赋。明明只免税五百亩,他们敢弄出五千亩来。下边的人清田查口也多有串联,根本不可能如实的查清田口……
凡此种种,造就了这样一个百姓们辛辛苦苦赚的钱,最终都汇聚到了这些大户们手里。我大明朝廷收上来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每年岁入,现银才有多少?
……
小臣苦思解决之道,最终想到了我大明的宝钞!”
“宝钞?”嘉靖忍不住的追问。
他听王言说了半天,也是听进去了,觉得王言说的有道理。此刻听到宝钞,幽深的眸子精光直闪。
“我大明宝钞可是没人认了,给谁发都嫌弃的很,宝钞提举司的人闲的一个比一个痴肥。”
纵然是嘉靖也吐槽了起来,而后问道,“你的意思是,大明的宝钞实际上都是废纸,就没有人愿意囤积了?”
“陛下天慧,世事洞明。”
王言捧了一句,说道,“我大明的宝钞是好的不能再好之举。钱是什么?不外乎是人们认可的等价物。何谓等价?……是以金银铜本无价,是我大明朝廷赋予了价值,也是人们认可,让它有了价值,可以在大明的任何一个地方花出去……宝钞也是一样……
所以小臣苦思冥想,总结一番以后认为,我大明宝钞之败,便是败在了超发,败在了没有回收。要将旧的、残破的宝钞收回来,要按照我大明的国力来发行宝钞,并有计划的赤字,把明天的钱借到今天来花。
如此,我大明宝钞便能运转起来,不至于百姓厌弃,避之不及。又可解决我大明的钱荒,使我大明更加富强。”
嘉靖蹙眉沉思,半晌没有说话。
因为王言话里的知识点太多了,还有很多概念要理解,运转的道理也要明白,这不是一两个名词,而是一整套逻辑严密的理论,很是需要些时间来理解的。
于是在嘉靖理解的时候,懂事儿的吕芳好像一个好奇宝宝一样,开始提问了。
“王知县,咱家有些没听明白,能不能再给咱家讲讲?”
“公公请说。”
吕芳不知道嘉靖不懂什么,但他知道自己不懂什么。于是从为什么要有赤字,如何增发,增发多少,如何回收,钱币防伪,全国发行,百姓认同,监督监管,如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思虑很是周全。
做到吕芳的位子,当然不是白给的,在治政能力上也相当有水平。让他下去主政地方,也能折腾出一番局面来。
是对体系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把握,个人的认识与决断,如此等等综合下来的能力……
吕芳问出了这么多,王言一一作答,甚至用了比之前讲一遍还要更多的时间。他是上午来的,这会儿外面都火烧云了。
嘉靖终于是说话了:“吕芳,让宝钞提举司的人听他的号令,你多盯着。先做出新宝钞来在大兴推行,看看情况再说。”
“是,主子。”
“陛下,小臣定竭尽全力,将宝钞推行成功,使我大明更加富强。”
“去吧。”嘉靖摆了摆手。
王言给嘉靖行礼,对吕芳点头,转头自己走出了玉熙宫,由小太监送出了皇宫。
说起来,王言的地位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刚进京见嘉靖,是跪着说话的,头是抬一半的,身后是如芒刺背的。现在进宫见嘉靖,就是刚进去的时候跪拜一下,而后就能站着说话了。
至于吕芳亲自相送,得是有什么事情,嘉靖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