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7章 短促突击战术 (第2/3页)
鬼子们根本没料到对方还有这种套中套的操作,瞬间又被打倒一百多人,进攻的势头再次被迎头而来的子弹雨打断。
借着这个机会,赵青虎他们马上就转头又是一次短突击,伤员有人负责抬回去,两波突击队则是合在一起,朝着鬼子就是一阵猛冲猛打。
这种爆发力极强的短促反突击战术却是鬼子从未见过的。
反突击战术,是防守方为了减小防御的压力,集中部分兵力在局部地区形成兵力和火力的优势,对进攻方发起突然攻击,是打乱对方攻击节奏,消灭对方突出部队,稳定防御的重要手段。
自古以来就有只守不攻、自陷绝境的说法。
意思就是一味的防御只会让防守方越来越被动,最终导致失败。
这里说的攻,可不是全面进攻,而是局部进攻,也就是反突击战术。
而这个时期的大部分国军部队面对日军的进攻时,大多都是采用被动防御的战术。有时候明明兵力占据优势,但由于战术思想保守,部队装备落后,却只是一味防守,不敢主动出击,给了鬼子从容布局,各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国军也有敢于发动反击,从而取得局部胜利的例子。比如在抗战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描述的台儿庄战役,就是局部反突击战的经典战例。
一般小规模的反突击战,由于此时自动武器还未普及,在反击的时候往往会发生近距离混战和白刃战,反击的部队要么冲垮敌人,要么全军覆没,很少有全身而退的情况。
而佣兵团的反突击战术看似也是近战,但由于自动火力非常密集,杀伤力很大,能够很短时间内在自己的前方造成一片真空区。
赵青虎他们都是一梭子打完就撤,根本不给鬼子上来拼命的机会。
而且突击队后面还有新的突击队进行支援和接应,可进可退,战术上更加灵活自如。
这种反突击战术在佣兵团所属部队里都是必修课,属于周文首创的反击战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