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63章 手艺还在不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1163章 手艺还在不在? (第2/3页)



    病区新来一对特殊的病人,在值班医生完成交班之后,宋子墨亲自来介绍这个特殊病人,来自美国的一对九岁的连体姐妹,她需要做分离手术,但是美国医生经过多次缜密地研究讨论之后,决定这种连体人无法手术分离。

    她们分化出两套完全不同的器官和系统,各自可以依靠独立的系统和器官能够正常生存,这是做分离手术的基本条件,这一对连体姐妹是符合这种生存条件的,所以在理论上能够做分离手术。

    但是理论归理论,实践起来不是那么回事,这一对连体姐妹相连的部位都是高位区域,比如头部、上颈椎、胸腔,他们的延髓、上颈髓以及外面的颅骨、椎骨等等连在一起,胸腔连在一起,心脏和肺部也是连在一起。

    分离手术几乎是地狱级,所以在美国,没有医生敢给她们主刀手术,约翰内森将患者推荐来三博医院,这对姐妹的父母本来就是医生,所以毫不犹豫带着小孩来到中国,希望可以碰一碰运气,当然,他也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因为护士比较忙,为了不耽误护士的工作,宋子墨交完班后再单独为这个病例做一次详细的介绍,介绍的时间长达十多分钟。

    她们的全身CT扫描图片也挂在科室墙壁上的电子屏幕上,一众研究生和进修医生屏住呼吸,他们以前哪见过这种病例,这种病例本来数量就少,做手术的数量更少,尤其这种头部颈部相连的做手术,风险极大,手术难度极高。

    介绍完病例之后,宋子墨说:“教授!这是约翰内森介绍来的患者,家属在美国也是医生,父亲本来就是神经外科医生,母亲是皮肤科医生,他们一直在等消息,想知道能不能做手术,之前她们检查结果没有出来我不敢打扰你,所以没有详细交班。”

    杨平现在重心在科研,呆在几大实验室的时间比在临床病区的时间多,尤其这段时间是K生物制剂研究关键时期,杨平更加在病区的时间少,再说宋子墨和徐志良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他已经没必要天天守着病区,浪费时间。

    所以有时候杨平交班查房都不一定在病区,今天这一批新来的进修生运气好,第一天来研究所就看到大神级人物杨教授。

    杨平站起来,看着电子屏幕上的全身CT扫描图像,手术难度是很大,但是也不是说不能做。

    宋子墨担心杨平这么久没怎么做手术,这种超级高危的手术还能不能拿下,毕竟手术这东西是一门手上功夫,手上功夫要是生疏了,很可能就难以胜任。

    杨平已经很少做手术,大部分意见扑在科研上,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宋子墨很是担心。

    要是放在以前,那时杨平还没有获得诺奖,天天呆在手术室做手术,这种手术宋子墨根本不会担心杨平能不能拿下。现在不同往昔,教授似乎已经脱离临床一段时间,恐怕手已不熟。

    杨平站在电子屏幕前,来回走了几步,好像没有过多的思考:“什么时候安排手术?”

    “可以做手术?”宋子墨想确认。

    杨平觉得宋子墨这话多余:“不做手术你收进来干吗?这手术难度有点大,下周实验室那边事情不多,正好,所以你最好安排在这几天,头部和颈椎的手术比较麻烦一点,心肺这边稍微好一点,另外分离之后的重建你们要做好方案,肯定会需要一些人工材料补缺,提前联系锐行那边个性化设计。”

    其实实验室那边事情再多,也轮不上杨平来忙,实验室那边有几员大将撑着,那么多顶尖博士,哪轮到杨平来辛苦,在实验室那边杨平也是甩手老板。

    相当于不管是实验室和临床病区这边,杨平都是甩手老板,谈不上有多辛苦,做的都是动脑筋出主意的工作。

    教授信心这么足,居然不带一丝犹豫,看来教授对自己的手术水平很有信心吗,可是手术这东西,终归是手艺活,宋子墨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这难度可不是一般大,分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