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寻梦记 第八十六章 一夕十年 (第2/3页)
刚造出了一些影响的产品来说太长了。在钱老的建议下,李远方同意采取和梅山茶业类似的方法,联合别的酒厂,将他们的产品打上梅山酒的商标作为应急措施。
贺兆年在周边地区跑了一圈,找了许多酿酒工艺和自己比较接近、酒的品质也比较优秀的酒厂,买下他们的库存,要求换上梅山酒的酒坛和商标。贺兆年找的那些酒厂都是有一定历史的小酒厂,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黄酒很不好卖,所以那些酒厂和当年的梅山酒厂一样,大都处于惨淡经营的局面,因此所有的酒厂都很愿意和他们合作。有的干脆提出和他们签订联合生产的合同,组成一个联合体,唯梅山酒业的马首为瞻,以后使用统一的工艺来生产花雕酒,经贺兆年检验合格后,统一使用“梅山酒”的包装和商标。联合了十几家同类酒厂以后,出货量的问题总算暂时得到了解决,而且在没有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使得梅山酒业公司目前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十几倍,俨然成了本地区造酒行业的龙头企业。
和李远方认识之前,贺兆年只是个小酒厂的小老板,从本质上讲是个老实本份的农民,本来打算这辈子能够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就行了。但认识李远方以后,不仅他们家的酒厂成了省级文物,祖宗的名字被写入了地方志,他贺兆年自己突然成了地方上的名人,成了周边地区的酒厂老板们敬佩有加的会首,而且经济收入情况大大改观,算上李远方购买商标的钱和这次拍卖那四坛女儿红的收入,竟然做梦似地成了一个百万富翁。所以,贺兆年对李远方的感激,简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近来家里有些亲戚经常在他面前指出不应该把商标卖给李远方,他都是毫不后悔。同时,不管李远方和钱老交待给他的任务有多么繁重,都是毫无怨言地积极做好,用他和自己儿子私下里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了贺兆年一家的积极配合,钱老在梅山镇的所有工作都进行得特别轻松。
产量问题解决以后,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李远方和钱老等人的面前。对于酒来说,年头很重要,一般来说,年头越久的酒品质就会越好。比如前几年炒得很热的那种酒,实际上只是普通的烧酒,因为在地底下埋了一百多年,劣质酒也就变成了绝对的好酒。所以就算实际上酒的年头和酒的品质并不成正比关系,但一般的人却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陈酿永远要比新酒更受人欢迎,陈酿的价格和新酒的价格可以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和茶叶正好相反。即便是贺兆年已经联合了十几家酒厂,但想要产出足够数量的陈酿,仍然必须以时间为代价。
李远方发现,现在好多品牌的酒所推出的产品中几乎都有标着多少多少年陈酿的,而且数量很大,但那些品牌成立的时间并不很久,有的标明的陈酿的年份甚至比他们酒厂本身的历史还要长。就这个问题,李远方特意向贺兆年这个内行人进行了咨询。据贺兆年所说,那些所谓的陈酿,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陈酿,都是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造出来的改造酒。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添加一些香料之类的,使酒的口感和香味类似于多年的陈酿;有些规模比较大的酒厂,则使用一种特殊的设备,用射线什么的对酒进行一段时间的照射,使酒里面的各种成份加快结合反应,从而达到和窖藏多年类似的效果。但出于利益考虑,这些改造酒并不会注明是怎么来的,只会根据所达到的效果注明多少多少年陈酿而已。如果是射线照射的,因为确实和窖藏多年产生的效果类似,勉强还可以说得过去,添加香料的那些,只能说是一种技术欺诈行为了。
梅山酒打的是品牌战略,添加香料的事是不能做的,但使用射线处理却可以考虑。既然是酒文化,除了历史文化的沉积外,增加点现代科学文化的成果也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就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了,李远方是这么安慰自己的。那些处理设备目前只有那些特大型的酒厂才用得起,但这些酒厂却是怎么都不愿意透露其中的技术细节的,一方面是怕被消费者知道后影响企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