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无往枷锁之起源与基础 (第2/3页)
地位,在《论人类不平待的起源与基础》中,卢梭指出:「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现象,当今流行的不平等现象是人类在求生存和进步的过程中。人為逐渐衍生成的。
其思响甚至影响后来美国dú lì宣言和马克斯的资论。
社会契约论与法国大革命: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
描述人和社会关係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zì yóu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此书於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与他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xìng状态,好人是因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
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
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主要著作《论科学与艺术》(174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
《新爱洛伊斯》(1761)《社会契约论》(《民约论》)(1762)《爱弥儿》(1762)《山中书简》(1763)《懺悔录》(1788)《植物学通信》。
卢梭的著作在明治时期被中江兆民翻译成rì语,民国早年他的著作与思想传入中国。
《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一章(何兆武译)
「我设想,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於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
於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
然而,人类既不能產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结合并运用已有的力量;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自存,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由一个唯一的动力把它们发动起来,并使它们共同协作。」《社会契约论》
十八世纪法语意义上的philosopher﹙哲人﹚,却不是现在所说的“哲学家”那种人。
然而,卢梭对哲学也如同对学﹑趣味﹑风尚和政治一样起了有力的影响。把他作為思想家来看,不管我们对他的功过有什麼评价,我们总得承认他作為一个社会力量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